现在想来,我的学习之路还要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当时一直浑浑噩噩(上课就去凑个数,在宿舍就打游戏),过着一眼就能望穿整个大学生涯。现在还记得在偶然之间看见IT楠老师的视频,才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是要做什么,也让我对未来有了大致的规划。由于当时本身比较厌恶学习,一直在行动与不行动之间徘徊,期间也看了无数的职业规划和大学回忆录的视频。最终,我决定迈出第一步,于是大二下学期开始了Java学习之路。
直到现在,越学习就越是迷茫,迷茫了很久我决定在原地停一停,望望周围的风景,也回顾一下当初为何开始学习并且慢慢坚定下来的,从而再思考和规划未来的道路。
当时B站完整的学习路线和对应视频,也没有多选(重点其实是免费,手动狗头),直接从java基础开始入门。一路上始终抱着一颗学徒的心去听讲,现在回想起来也真真切切的感谢我所遇到的老师们
这部分学习了基础的语法和常用类、集合等等,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编程的思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些基础。这个过程个人还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经常会打瞌睡… ,不过还好,当时所计划的是就算走思打瞌睡也要坚持在图书馆呆一天,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嘛,hhh)
这部分学习了表的增删改查、索引、数据库相关知识,也在课上听了一些关于数据库的第一、二、三范式等等比较重要的知识。
因为我记性不是好,所以最让我头痛的记关于语句单词和语法o.0。现在我认为这里是我本身比较薄弱地方,而且也忘得光光了,以后要重点补一下!
这部分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前端页面,也可以部分网站的前端代码,这是我当时做的一个简单页面布局(献丑了^ ^)。
也为后面做项目的页面渲染也省了不少事情,这部分的学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可以立马见到自己的成果,让自己感受到还是有收获的,所以也更坚定的去走下一步。
这部分学习了servlet的使用和配置、请求如何转发或重定向、解决乱码和过滤器以及tomcat的配置和使用等等,我觉得这部分最重要的是了解了请求如何过来,然后经过三层架构,去查询数据,然后再渲染页面这种思想,还有学会了看报错(真的是改了一堆bug,当时太难了),也跟着老师做了书城项目:
做完也是让我了解了,轻量级的应用开发流程,因为是第一次所以看着它就感觉像我的亲儿子hhh。也是很有趣了,在成长中错误,在错误中成长!!
当时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发现Java的学习跟高数的死磕求导完全不一样,让我认识到java有意思的地方,逐渐提起了学习兴趣,才能让我坚定不移的往下继续走。
学了SSM的整合,和常用注解等等,也学了SpringBoot(一个视频要看三、四遍才能懂,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太年轻了,当然现在也过了好久,详细的细节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后面还是要补补课!
当时学完框架是做了一个酒店管理的系统,这个项目也是在实训课和其他课上交了无数次,省了好多事。
听说计网很重要,并且大三上也有这门课,所以先自学了下。而且从这里开始,我也开始写文章了,这是我整理的计网笔记,虽然整理的时间会有点多,但是又让自己回顾了一遍知识。这里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一个请求从客户端到服务端是如何转发的、路由表是怎样形成的、还有TCP/IP协议等等,越是基础的知识听起来越是吃力,但是感觉干货又满满,回味起来两个字酸爽。
到这里也就意识到对于计科人来说,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对数据结构和算法也重视起来了,所以中间也复习了一些,刷刷算法题。
这部分的话就比较快了,学习了Redis的五大数据类型、工作流程和简单的原理(有持久化、主从复制、哨兵模式、穿透雪崩),文章在这里完整的Redis学习笔记。学习了MQ的安装控制和使用。这里的话,个人来说感悟并不是很深,只是简单的明白中间件在真正实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和简单思想。
这部分的话,个人感觉更重要的是了解微服务的思想,在互联网项目中,真实的项目要抗住高并发并且高可用高可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使用微服务架构,将单一的应用程序划分为几组服务(这样使开发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发更可靠;也避免了一处崩溃,整个应用就宕掉了),单独部署在服务器上,使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沟通;那么多个服务,客户端该访问哪个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与发现(来将这些服务统一注册到上面)用来被访问寻找所要访问的服务路径,由于相同服务可能有多个模块这时又有了负载均衡等等等…
我们永远不知道海洋中的小船会漂流到何方,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准备,有勇气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