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人文学科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低,只有41.3%,与offer获得比例最高的工科毕业生(56.9%)相差超过十五个百分点。

文科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来已久,今年也频繁有相关线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引争议”“北大文科博士求职多次被拒”“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38岁985哲学硕士失业被迫送外卖”等。

两位名校毕业生的自白视频《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引发网友关注/图源:视频截图

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选择继续深造的非数字专业毕业生中,14.9%选择转向数字类专业,而67%的受访者表示感兴趣但缺乏基础无法胜任。

现实总是无情。绕道进大厂的文科生们,如今却撞上了互联网寒潮,究竟谁能来成为深陷就业焦虑的文科生的救命稻草?

每一位文科生,大抵在毕业的时候,都免不了一番“月亮”与“六便士”的纠结。

作为北京某Top3重点院校社会学系的一名本科生,度过前三年快乐的校园时光,即将毕业之际,他猛然发现,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接下来的出路无非就两条:继续升学或者找工作。

前一条路,在林早见证不少学长学姐申请博士屡屡碰壁后被pass,而后者也并非最佳选择。

“我们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做研究员,薪资水平在北京也就是8k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我可能只能挤在一个10平米的老破小卧室里,和其他三四个人共享一个又脏又满到连包速冻水饺都塞不进去的破冰箱。”他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平均工资数据,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1352元),程序员位列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IT业年平均工资在2016年首次超过金融业后,连续第四个年头保持魁首。

谨慎起见,转码前,林早还特地利用爬虫制作了一个实习工资调查,统计了当年招聘网站上不同码农方向岗位的工资标准,以及几百个IT实习经历帖中提到的具体薪资。

最终他得出结论:程序员的薪资确实较其他行业,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实习岗位有极大优势。

“大部分人文社科类实习,比如跟我专业比较对口的城市规划方向,日薪大概也就一两百元,而编程相关的实习,比如前端工程分析师最高能拿到一天五六百块。”

林早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了拥有不同简历技术栈的同学拿到的面试数量差异/图源:受访者提供

于是,2019年秋天,刚上大四的林早开始自学HTML、CSS和JavaScript基础等编程相关课程。

同时他找国内程序员相关的实习和准备申请美国CS(计算机Computer Sceince,简称CS)硕士项目的相关材料,以期更“名正言顺”地转行。

与谋求高薪的林早不同,本硕均为文学类专业的李星的转码动机,更多源于个人兴趣和性格。

2022年,正在读研一的李星意外在豆瓣刷到小组“Women In Tech 女性科技从业者集合地”,发现不少分享自己零基础转码的帖子,这让她意识到零基础文科生转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是有先例的,也给了她付诸行动的勇气。

尽管念了近五年的文学类专业,在出版社和媒体都实习过,但李星对本专业并没有太多的热情,甚至颇为厌倦实习时过多的社交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反而大学时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不过因为不忍心放弃沉没成本,加上家人朋友都说文科安稳适合考公考编,就顺理成章一路读到了硕士。

但事实上,她高中时念的是理科,从小数学成绩挺好,逻辑能力也不错,也更希望从事技术性的工作。

产生转码的念头后,李星就开始跟着网上的视频自学。那时她的决心很坚定,但并不清楚程序员的工作方式,直到随后的一次大理之旅。

在那,她遇到了一些远程工作的程序员,意识到程序员不需要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工作,能够有更多远程工作的机会,这种相对自由的工作方式正是李星所向往的,也更加坚定了她转码的决心。

2021年中旬,从某211学校工商管理毕业的小野成功入职一家在线教育机构,成为了一名高中物理老师。

但翻来覆去她发现,自己能选择的只有跟专业比较对口的HR、银行柜员、保险经纪人和销售等岗位,入职门槛不高,薪资低,竞争也很激烈。

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在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刷到了不少关于转码的帖子,发现转码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门槛高,但也不像文案、HR等职业几乎没有门槛,并且IT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行业确定性较高。

根据多鲸教育研究院测算,我国每年IT人才市场供给约200万,2022年初国内IT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约1500万人,按照年增长15%的速度,每年新增约225万岗位,加上5%退休和离职率,每年大约有300万市场需求,预计国内每年IT市场人才缺口约100万人。

它们在金钱、时间和精力等成本的投入力度依次递增,出国留学最贵,花销高至几十万,但上岸率和回报率也相对更高,自学最便宜,甚至可以不花钱,但失败风险更大。

“转码成功与否严重依赖于金钱、时间等硬成本投入力度和个人资质。个人资质高,可以不花很多钱也能成功转码,个人资质不太行,就只能靠花钱和花时间去学,提高转码成功率。”一位转码失败的文科生告诉盐财经。

逸兴就属于那种个人资质高,加上规划早、目的性强,没怎么花钱,仅仅通过自学就在毕业后成功转码的例子。

逸兴本科念的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专业,早在那时他就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相关的内容以及就业路径并不感兴趣,反而愿意去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等计算机方向的知识,也渐渐萌生了转行成为程序员的想法。

但一方面直接考计算机研究生难度过大,另一方面他认为培训班性价比不高,自学基本能消化相关基础内容,最后他选择继续深造念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专业。

只是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逸兴特地选择了一位研究方向偏本专业和计算机交叉的老师,并且在硕士阶段经常蹭计算机学院的编程相关课程,认识了很多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甚至参与了一个算法相关的课题组,最后该课题的论文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

2021年6月毕业后,凭借着硕士积累的计算机能力和成果,尽管没有对口专业背景和相关的实习经历,逸兴还是在师兄的推荐下成功入职了一家公司做算法工程师。

但幸存者偏差现象严重,逸兴属于罕见的个例,更多通过自学转码失败的文科生转码,他们的声音被掩埋在成功者的鲜花着锦之下。

比如小野2022年开始自学转码,年底找到一份后端java工程师的工作,但仅干了两个月就离职了,目前凭借单薄的简历也再未收到任何程序员相关岗位的面试邀约,只好回归老本行干HR。

2020年,毕业两年的萧萧深感文科类专业就业面窄、薪资低,从网上和身边了解到不少人零基础转码的经历,决定通过培训班转码。

萧萧回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