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字——通往奴役之路。看到书名就会忍不住想:谁在通往奴役之路,为什么会通往这条路?是什么力量让人类通往奴役之路?甚至会想,这是不是本讲奴隶社会制度的历史类书籍?
事实上这是一本经典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944 年就已经在英国出版。这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哈耶克最早也是最知名的著作,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该书是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理论的阐述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1929 年,西方社会发生经济危机,进入世界性的大萧条。一些西方国家对自由主义市场失去信心,导致计划经济的崛起,并且德国纳粹主义发展最终引发二战爆发。在这种背景下, 许多哲学家与知名人士对资本自由主义体制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怀着对社会思潮深切的忧虑,哈耶克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批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哈耶克根本不相信一个没有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其经济会是有效率的。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斯大林的,都会无可避免地迈向专制极权。
这是一部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虽然有些观点极具争论性,但其中的有些思想在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政治似乎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不大关注政治,只关心生活;于是,我们都只谈文化,不谈思想。然而,哈耶克说:“在社会演进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思想改变世界。哈耶克说的另一句话,更令人深思,他说,“在长远,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在短期,我们就是自己所创造观念的俘虏。”
季业说:“如果天总也不亮,那就摸黑过生活;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 不可扭曲如蛆虫。”
如果不想被自己的观念俘虏,就得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人格。这本书的观点仅为哈耶克的观点,不代表编者的观点。知识流传久远,观点未必正确。希望读者能审慎地辩证地去读,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是不证自明的。
通往奴役之路有很多译本,本次解读的是台湾殷海光先生的译本。可能大家对殷海光先生不了解,但他的弟子,你肯定听过,如柏杨、李敖、龙应台等,都是殷先生的学生。看他的译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经常会看到译本中的一些批注,“此处吃紧,此处最为吃紧”。连殷先生在读这样的书时,都非常吃紧,何况我辈凡俗之人? 以下内容,仅为参考,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简而言之,哈耶克指出人们放弃的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这条道路,通往的是“极权主义”、“苏联社会主义”这条路。
在这儿先介绍两个概念。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个人主义起源于西方,它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个人主义的基本特色是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也就是说,个人主义承认各个人自己的看法和趣味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是至高无上的。
哈耶克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近代发展最大的成果,是把个人从种种桎梏之中解放出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潮在欧洲的兴起,从而产生了科学。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成就远超出一般人的梦想之外。欧洲人获得的物质享受、安全和个人的独立,在百年之前都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自由主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被许多西方国家逐渐放弃。正如前文所述的背景一样, 1929 年‐1933 年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大的经济危机。同时期德国的纳粹主义(德国的纳粹主义又称国家社会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战前后,许多原先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逐步对经济采取管制,有放弃自由制度,走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倾向。
一是观念的改变和思想的冲突。自由主义的成功,让人们以为人类有权力控制自己的命运。随着成功而来的是雄心壮志,当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时,就会有很多人嫌观念进步太慢。在过去使得我们进步的那些原理原则,到了现在,便被看作是更快的进步之障碍。同时,19 世纪德国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思想家,如马克思等人,其社会主义思想传播非常广泛。
二是人们出于对更多自由的向往而选择了社会主义,即便知道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也带着侥幸的心理以为可以避免,并走向更优的发展道路。
三是个人主义往往被人们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其实,个人主义有可能是利已的个人主义者,也有可能是利他的主义者。
四是许多人不满自由政策之进步缓慢,不满那些用自由主义的名词来保护其违反社会利益的私利之人。不满以自由为借口来满足个人之无穷无止的物质欲望的人。
于是到了 20 世纪,自由主义的信仰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从而走向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自由主义也随着极权主义国家的兴起而彻底消亡。哈耶克说:现代的社会主义趋向,不仅对不久的过去,而且对西方文明的整个演进过程,意味着多么鲜明的决裂。纳粹领袖把民族社会主义革命说成反文艺复兴运动,可能是不由自主地说了真话。
面对这种种问题,哈耶克认为不需要把社会完全打碎并更换它,而是应该补充和改进现存机制。自由主义与放任主义是不同的。自由主义对社会的态度,要像一个照顾植物的园丁, 为了创造最适宜于它生长的条件,必须尽可能了解它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是如何作用的。
在哈耶克看来社会主义的结果将和我们的目标相距甚远,我们所面临的不是自由与繁荣,而是奴役和苦难,苏联社会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极权主义。
理由很简单,社会主义与民主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制度。
民主制度是扩大个人自由范围的制度,而社会主义则是限制个人自由的范围。民主制度将一切可能的价值加诸每个人之上,而社会主义则把个人当成一个工具
虽然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都讲“自由”,但两者之间的自由不一样。“自由”这个词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意思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
民主制度里的自由是“免于强制的自由,摆脱他人专断的自由,从束缚个人的羁绊中获得自由。”民主的自由是基于经济的自由。
社会主义强调的自由是“打破物质缺乏的专制,解除经济制度的束缚,人们才能获得自由。” 社会主义的自由是基于政治的自由。社会主义允诺的“新自由”是摆脱必然性、摆脱环境限制的自由,这种允诺实际是指消除阶级与平均分配财富。
综上所述,要打破物质的障碍,就得有权力。因此民主社会主义要求这种自由其实就是要求权利,这种自由是权利或财富的代名词。
渴慕自由,是最强有力的政治动因。因此对更大自由的允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宣传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关于这种动因,荷尔德林的警句说得更为生动: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