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当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深入推进双新的背景下,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为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坚持鼓励并推荐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浓厚的钻研氛围中,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名师基地培训,在名师的专业引领下、在亲密的团队合作中研学探索、教育研究,不断成长、蜕变,持续深耕、精进,为双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筑牢根基。

4月14日下午15:45,东昌中学第96期东昌论坛如期举行,主题为“工作室里起飞”。本次论坛由蔡钢老师主持,张瑛、施瑞安、苗静三位教师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参加名师基地培训的心路历程和所思所获。

张瑛老师交流的主题为“做一个走在路上的学习者”。张老师依次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自己参加名师基地培训的一路成长和丰盈收获。

从懵懂到成长,最初的基地培训是张老师专业发展的起跑线。在学习名师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从教学理论的高处审视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在与同伴间的互相听课评课中,不断反思、取长补短,实现长足进步。从沉淀到飞跃,基地培训成为张老师成长的助力器。一次次公开课的精心准备、反复打磨、多次试讲和不断改进,让张老师飞速成长,从容面对公开课教学。从成长到成熟,基地培训促使张老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多实践多思考,面对日常教学中的关注点和困惑点,善做有心人,多总结多提炼多反思。

施瑞安老师交流的主题是“团队共研助力成长”。施老师分别从“参与教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和“开设公开课”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名师基地培训的丰富体验和珍贵感悟。

首先,施老师将名师基地的教研活动高度概括为“请进来”与“走出去”。不论是基地邀请名师专家进行讲座或评课,还是基地学员走向外区甚至外省参加教研活动,这些机会都极大地促进了施老师拓宽眼界、增强交流,深入理解双新教学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日益精进。其次,名师基地培训又是施老师进行课题研究重要的“助推力”。在专家的引领下,团队的群策群力和相互协作助推研究课题的孵化生成和顺利开展。再次,在开设公开课的过程中,名师基地培训为施老师的教学展示搭平台、共助力。团队的头脑风暴和协调配合促成施老师在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苗静老师交流的主题是“遇见更好的自己”。苗老师从2012年开始一直参与名师基地学习,截至目前共参加了四轮培训。每次活动于苗老师而言都是学习成长的绝佳机会,不容错过;每一轮基地培训,促进苗老师养成及时捕捉教学问题、驻足思考教学规律、下笔记录教学感悟的习惯,在专业发展之路上不断向高处攀登。

苗老师着重讲述了参加的“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从扎实的理论学习到课题理论模型的凝练,从高密度的公开课展示到钻研的课题组研讨、从案例研究到范式研究,无一不体现出在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专家引领下,名师基地这个学习共同体博采众长,携手同行的特质,而置身其中的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在多方助力中真正做到理解学科、理解教学、理解学生。苗老师带着不同的专业提升主题认真参加每一轮名师基地培训,在一轮又一轮的培训中,她从学员到外聘秘书,从区基地到市双名工程,在教师研修的道路上不断演绎着精彩人生。

教师专业发展就像参加一场旅行,不断地告别,不断地遇见,遇见更好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经历每一次名师基地培训,教师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和飞跃成长。精于教学、长于科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必经之路。如果说研修是一个舞台,它让我们在其同欢跳圆舞曲;如果说研修是一幅国画,它让我们在其中浓妆淡抹显意境;如果说研修是一座高山,它让我们兴致勃勃一路攀登向前!研究名师、学习名师、成为名师,从遇见名师开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