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为响应这一号召,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校学生工作部(处)和德语系党总支的指导下,德语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两学一做”系列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校党委书记姜锋高度重视德语系党建工作,学期初为教工党支部开展专题讲座;作为党员干部对接基层支部的联络人,多方面关心学生党员成长,关心并指导支部建设情况,大大提高了党员们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支部的“两学一做”活动得以扎实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德语系学生党支部先后邀请系党总支书记谢建文教授、系主任陈壮鹰教授、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宇伟副教授、特邀党建员费国强副教授分别为学生们开展专题讲座。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因此,除了系列理论学习,德语系学生党支部还与松江花桥小学建立党员服务基地,组织党员学生每周前往学校开展支教和帮扶结对活动;此外,组织学生党员阅读《中国典籍》,制作多语种视频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着力提升大学生党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并自觉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践行者。

5月15日晚,德语系学生党支部在3314举办了专题党课“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次党课,是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德语系特邀党建组织员费国强副教授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含义,历史,发展,意义等角度入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党员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党课。德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周源源副教授主持讲座。

党课开始前,费老师解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第一次正式提出是2014年10月。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的“四个全面”之一,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费老师结合时事新闻,强调了党在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中所下的决心。自成立以来,“从严治党”就是一个严峻的任务。中国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尽管遭遇过各种严重危机与挑战,但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把遵守党纪党规,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作为化解各种危机和挑战的重要保障。

随后,费老师结合当下的热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通过比较电视剧角色和现实生活中的落马贪官,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党员讲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必要性。既需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必须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讲座的最后,费老师对学生党员提出了几点要求,在建设党风纪律问题上,学生党员也不能松懈,必须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坚守底线。

2017年6月,系党总支书记谢建文教授为全体2017届毕业生上了一堂主题为“不忘初心,向人生更广阔的天地迈进”的党课。

谢老师提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务必要严格遵守三个为人处世的准则:一是要守规范,其中最高境界为“慎独”;二是要有成绩,这需要一系列的素质、素养、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作为支撑,并且要做到有能力、有准备、有发挥,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只有脚踏实地,永葆学习之心,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是要能坚持,而坚持又基于计划和自信,只有有了切实可行的有效计划,才能内心安稳、脚踏实地地向目标靠拢。

最后,谢老师进一步指出,希望所有毕业生在即将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际,能好好整理好自己的心绪、保持充足的精神,在日后更宽广的世界中,能够不忘初心、常有共鸣、常怀期待,体验更丰富的经历,收获更多彩的人生。讲座由德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周源源副教授主持。

2017年6月,系主任陈壮鹰教授为全体2017届毕业生上了一堂主题为“无论身处何方,党旗永远在心中”的党课。陈老师提出,大家务必要在时刻提醒自己党员的身份,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党性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党员们的日常表现之中,希望大家能切实认同中国的纲领。作为外语类院校的毕业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大家一定要自觉维护党与国家的形象,讲好中国的故事,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了解我国在中国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交流中切勿妄自菲薄,要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牢记国家富强与个人福祉息息相关,因为只有尊重自己的祖国,才能尊重自己并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上外人应当随时牢记自己的职责,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6月6日,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宇伟副教授为德语系学生党支部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主题为“不忘初心,坚定文化自信”。讲座由德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周源源副教授主持。

孙老师首先引领大家重温了中国的历史,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为什么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这条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正所谓“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重温党的发展历史之后,孙老师又给大家介绍了领导下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道路,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世界秩序理念以及“和平、开放、包容、公平、共赢”的发展理念,将推动世界格局向合作共赢方向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共赢成果,就突显了中国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及智慧结晶。

随后,孙老师从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角度入手,强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崇高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实践体现了对先进文化的自信。最后,孙老师结合上外“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希望上外学子们能牢记责任和使命,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上外学子的自信。

为应对新媒体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语系党总支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在2016-2017学年寒假期间,发动全系党员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中国典籍》读书活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典籍》中的经典篇章进行多语种的微视频创作,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中国典籍》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短短几天内组建团队30余个,涉及的《中国典籍》包括:《老子》、《庄子》、《论语》、《诗经》、《孙子兵法》、《史记》、《西游记》、《西厢记》、《牡丹亭》、《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等。

此次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人,共制作视频40余个。通过对微视频配音效果、视频制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审,最终评审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个,三等奖6名,优胜奖和参与奖各若干名。后续将会通过多语种网站、学校已经申请的脸书(facebook)账号、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园宣传平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创作过程中,党员学生们不仅展示了所学专业的扎实功底,用德语或英语讲述典籍中的故事,更是运用了动画、影视等多媒体手段,对视频进行精心剪辑和加工。在研习和制作过程中,《中国典籍》中一个个经典文本得以形象地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