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泛知识”火了。从知识主题直播到请来重量级嘉宾上“网课”,泛知识品类内容已成为各家视频平台争相抢占的焦点。

抢滩知识品类,竞争升级并不奇怪。这背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选择上网学习的变化。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知识充电和技能提升,在泛知识方向上的学习从未停止。比起高度同质化的娱乐类视频,泛知识视频内容的差异性更大,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也更强。

几天前,计算机科学家、被称为“Java之父”的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在推特上转发了一个视频,并加以赞美:“我虽然看不懂中文,但我看得懂工程,自动驾驶自行车做得太好了。”

“稚晖君”江湖人称“野生钢铁侠”,工作之余喜欢自己制作黑科技产品并分享到B站,像“B站最强小电视”、“迷你写字机器人”等,都来自于他的硬核脑洞。

最近,因为下雨天骑车玩漂移时摔了一跤,他萌生了改造自行车的想法。通过CAD建模、3D打印、PCB设计与焊接、AI大脑设计、动力学建模等横跨机械、电信、通信工程和编程领域的一系列操作,最终将一款平平无奇的自行车做成了能自己跑的自动驾驶自行车。

尽管门槛极高,却并不影响用户的观看热情。在这则视频的评论区,既有不少创作层面上的夸赞,也涌现出一些技术方向上的讨论,甚至有用户调侃:“请问,UP主的大脑可以开源吗?”

“有的东西吧,外行人看起来很厉害,但是我们内行人看起来吧,那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另一则例子是不久前入驻B站的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在影评这个领域,戴锦华是出了名的敢说。哪怕是面对陈凯歌这样的大咖,她也可以直言不讳地说上一句:“在我看来,这次陈凯歌不是来讨好大家,而是趴在地下舔大家的鞋底,说拿钱来吧,我来娱乐你们。《道士下山》对我而言就是新一轮如何更烂的大比拼,你一定要烂到一定程度上,你才拥有观众。”

看待戴锦华对待知名大导的态度,就知道她对更多影片是多么不留情面。当然,绝情的背后是足够的专业度。作为中国电影学理论的拓荒者之一,至少在电影理论这个领域,戴锦华已经深耕了三十余年。

戴锦华的出现在B站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在知识区她和年轻人讨论着短视频与电影,讨论大数据,讨论女性主义,以一位老师的身份。

从硬核的自动自行车,到象牙塔里的专家教授,这些看似远离大众的知识内容为何总是在B站成功破圈?其原因也不难理解,B站拥有浓厚的社区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产生了学习属性。

日常化也好,专业性也罢,基于友好且成员高度关联的社区氛围,在满足用户兴趣和需求的前提下,泛知识类内容在B站一路兴起,日益壮大。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热衷于在B站学习,甚至逐渐演变为一种潮流。6月26日是B站12周年,陈睿就在演讲中表示,过去一年,有1.13亿用户在B站通过观看泛知识类内容进行自我“充电”,这个数字约相当于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三倍。

去年,外界普遍担心的是“B站变了”,而一年后的今天,B站也的确是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变化”。

根据B站财报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其月均活跃用户达2.23亿,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1.72亿;其中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超86%,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为20.2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依然是B站的主力用户群体。

与此同时,用户高频的内容消费反过来刺激了上游的内容生产,UP主人数迅速扩大,每个月有超过220万UP主活跃于B站,月均视频投稿量达770万。

用户和UP主的增长带动了B站社区内容品类的持续丰富,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专业用户生成视频)内容如同活水,源源不断。过去一年,B站上升最快的五个内容品类分别是社科人文、情感、动物圈、美食和科学科普。

去年6月,B站上线一级分区“知识区”,由原有的科技区整合升级而来,以分享知识、经验、技能、观点、人文等内容为主,抢先卡位。这只是开始,随后,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相继入局,纷纷押注泛知识类视频内容。一时之间,江湖遍地是学习,泛知识类内容一跃升为视频平台的新风口。

“泛”指的是横向的维度,即涉及范围广,知识俯拾即是,却绝非泛泛而谈。在B站知识区,既有“五分钟瘦腰”、“米其林煎蛋”这样侧重实用技能的内容,又不乏院士、教授等专业UP主带来的科学课程、历史典故讲解,纵向由浅入深,对UP主的知识储备要求极高。目前,泛知识类内容在B站PUGV视频总播放量中占比达45%。

有别于狭义的、仅针对于应试教育的学习内容,泛知识类内容囊括的范围更为宽广——只要是对个人的知识、技能有所提升,对日常生活有所帮助的内容,都可以归纳至此。由于其通俗易懂、传播高效,在上传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依旧少不了前来打卡的“观光团”,他们刷着“梦开始的地方”,留下“考古”的足迹。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这一天,UP主“老师好我是何同学”上传了一则以5G使用体验为主题的视频,通过测试网速、下载音乐、播放视频、更新应用,他亲身感受并向用户展示了5G的“快”。如果说表盘和进度条是对彼时5G功能的最直观呈现,尚属平常,那么当“老师好我是何同学”借由对4G的回顾、展望5G时,立意即刻升华,弹幕飘满“思路绝了”,评论区刷遍“满分作文”。

目前,这则视频的总播放量已突破2620万,已经成为了B站“入站必刷”的85大视频之一。两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用户打开视频反复播放,反复学习。

有用户消费、有UP主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同时B站作为平台方也积极布局,这些发生在这个社区里的点点滴滴,厚积薄发,共同汇成B站抢滩泛知识领域的破竹之势。

B站能把泛知识做好的底气,用陈睿的观点来说,是来自于对于社区生态的三个坚持——坚持品质优先、坚持创作者优先、坚持正向内容价值观。

虽然B站上的内容品类越来越多,但在社区的基因里一直存在的“三个坚持”相辅相成,共同为B站的社区氛围“保驾护航”。

在陈睿看来,服务创作者是B站最为重要的工作,因为好的内容是用户愿意进入社区并留下来的根本原因。这充分体现在了B站的管理与运营上。目前,B站共有2408人为UP主服务和工作,对中小UP主和新人UP主的扶持也是重中之重,一个突出的例子是,70%的流量被分配给了中小UP主。此外,面向UP主的基础性服务进一步得到完善,截至今年5月31日,UP主创作激励计划已覆盖38.7万名UP主,相关培训体系也在不断升级。

颇为“古典”的是,在纯智能推荐占据视频平台主流的当下,B站仍然坚持通过点赞、投币、正向弹幕评论等社区正反馈识别优质内容。

在B站,弹幕堪称一道绝妙的风景,它不仅是一种互动和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